电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1.1. 项目背景
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水平,根据《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等文件规定,为保障参保人员合理的医疗消费水平,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参保人员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供电公司的参保人员医药费报销时,统筹保险部分和大病统筹保险部分,由社会中的医疗保险统一报销。对于参保人员在社保报销后,需要由参保人员个人支付的费用部分,由供电公司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再次进行报销,把一期系统的功能用.NET开发成B/S结构系统,并加入工作审批流程。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补充报销管理、补充报销设置、调剂金管理、数据分析、报表管理、保险管理等
1.2. 预期目标
电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施项目,以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为目标,按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设计一套适用于电力企业所属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支持系统。电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不但统一了数据服务器,提高数据安全系数,植入全业务、全流程管理理念,实现补医资金实时在线监测,以及数据的全口径统计分析和深度开发利用。
1.3. 建设思路
为确保电力公司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既要灵活适应各地区供电公司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又要坚持电力企业的报销原则。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在系统详细设计中始终从总体目标出发,服从总体要求。在进行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设计时,既要满足系统本身的需求,又要考虑与公司现有系统进行集成;为业务层提供一个方便的工作平台、为管理层提供一个控制平台、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支持平台,提升系统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水平,满足不同管理层面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成果和思想,同时,考虑企业业务的发展,采用SOA的设计思想和架构,使系统具有开放性,可与其它系统无缝连接,不至于建成后成为“信息孤岛”。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能够在数据和流程上与现有的信息系统连接并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以便其它信息系统与之连接。
(4)先进性原则
所谓先进性,是指在设计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时尽可能利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包括先进的开发经验和方法、先进的体系结构、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如采用先进的关系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先进的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包以及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等,使系统即能兼顾与相关系统的整合,又在整体上是先进的,使之符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5)实用经济性原则
实用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一个好的软件系统必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这一性能。
在满足需求、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先进、可靠的、实时性高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系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维护费用。
(6)易用性原则
系统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计算迅速、数据正确、软件设计人性化,操作方便,易于被用户掌握、操作和使用。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用户应可以通过Web浏览器登录系统处理日常工作,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
(7)规范性原则
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而且会有多个软件模块组成。这就要求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有统一的规范,规范的数据,规范的编码,规范的程序设计,规范的文档以及规范的界面风格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开发阶段之间和各软件模块之间有机的衔接起来。
(8)安全可靠性原则
任何系统都存在安全可靠的问题,计算机引进管理系统后也会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由于数据共享可能产生失密;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等等,从而引起管理上的混乱。在开发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软件时,对于安全可靠性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9)数据共享性原则
在系统开发时,要充分保证数据一口录入多处共享的原则,便于数据的维护和管理。